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唱好国内外图书版权交易大戏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是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的地址,从这里向北走10分钟,就可以到热闹的三里屯。在那里,有汇聚世界各地不同风味的餐厅,有热闹的酒吧一条街,也有脖子上挂着单反随时准备拍时尚街拍的摄影爱好者。
和不远处的热闹相比,工体东路16号显得内敛许多。在一个深秋的下午,记者走进这座繁忙的办公大楼,在与人们交谈过后才发现,原来,在这家颇有国际范儿的图书进出口公司开展版权走出去的背后,还藏着许多令人红了眼眶的故事。
数字化平台加深版权走出去深度
10月19日,中图公司捧回了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局共同颁发的“中国版权金奖推广运用奖”。不久后,还荣获了首都新闻出版广电走出去示范企业。这些奖项的获得源于中图公司在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方面一如既往的努力与积累,也源于其在数字平台建设方面的创新。
近几年,中图公司积极尝试通过数字化提高走出去的广度与深度,探索培育了“易阅通”、中国电子书店等一批新的走出去品牌项目,并在版权输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易阅通是中图公司经过5年多的建设打造的国际数字资源交易平台,已上线逾百万种电子书、1万余种电子期刊、10.5万集有声书、7个本地大型数据库。
中图公司数字中心主任牛怿向记者展示了“易阅通”平台的功能。在这个平台中,不仅有图书资源,还有期刊、有声书等资源。同时,购买“易阅通”平台服务的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界面与书目。
目前,“易阅通”已成功对接亚马逊、苹果、谷歌等十几家海外主流数字平台,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实现中国电子书在全球80%以上的零售市场直接销售;“中国电子书店”在亚马逊平台发售4万余种中文电子书;中图公司按需印刷初步形成全球布局,将实现中国图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72小时直供。2017年年底,中图公司与美国最大的有声书经销商Findaway达成合作,打通海外20余家主流有声书分销渠道,为有声书走进海外市场找到了落脚点。
此外,“中国快讯”移动客户端产品海外发布上线,让中国报刊内容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快讯”APP通过聚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8家国内央媒和40多种杂志的内容,以移动阅读的方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海外主流社会主动传播中国内容,用新的方式、技术和商业模式,积极促进中国媒体内容走出去、走进去,受到政府、行业和海外知识文化界的积极评价,同时积蓄着下一步从移动阅读市场赢利的能力。
未来,中图公司计划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周边国家的版权合作和文化交流;加大主题图书的版权输出力度;拓展版权业务链,如从纸版的版权代理转到纸电、音频、视频、游戏的全IP代理;实现作家、汉学家、翻译家交流常态化,强化版权交易合作纽带;推动“中国书架”项目在更多国家落地等。
不只是搭建版权交易平台
今年8月22日—26日,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办,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中,书成为了绝对的主角。5天时间里,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678项,同比增长7.9%。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意向和协议3610项,同比增长11.28%;达成引进意向和协议2068项,同比增长2.48%;引进输出比为1:1.74。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正是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图公司)承办的,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书展。一个书展能连续举办25届,而且越办影响力越大,要归因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文化吸引力的提升,也和书展丰富的内涵与功能分不开。除了让收获大量版权合作意向和高额图书订单的参展商们笑逐颜开外,书展还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仍然拿2018年的数据举例,本届图博会期间,共举办了1000多场文化活动,吸引30万人次进场参观,可以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图书向全世界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平台。
除了在“家门口”搭好版贸大戏台,中图公司还承担组织中国出版机构亮相国际书展的任务。把时间范围扩展到近5年,中图公司已经组织了来自近300家出版单位的2200多名中国出版人出访参展,参加了美国、法国、俄罗斯、匈牙利、瑞士、巴西、阿根廷、南非、伊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个书展,为中国出版业国际交往和走出去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图书在海外必须配合营销推广才能真正得到有效传播,因此,中图公司通过承办各类国际书展平台活动,尤其是中国主宾国项目的优势,策划相关推广交流活动,推动作家、学者和中国图书亮相国际舞台。在2018年古巴国际书展、2018年博洛尼亚书展以及每年的泰国书展、印尼书展和厄瓜多尔、克罗地亚等20多个国际书展上,中图公司组织举办了各类新书发布、阅读会、作家对话、学术研讨和中国图书展销月等活动,受到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在国内外的版权交易舞台上把戏唱好,幕后工作的细致程度决定了最后的效果如何。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林丽颖介绍,每次到国外参加书展,中图公司都会提前研究当地的文化特点,推测当地图书出版销售机构的需求,为展出地的书商与中国参展商搭建沟通桥梁。而且,多年的经验积累已经使得现在沟通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进入主流渠道下足功夫
图书版权的输出,说到底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同于饮食、瓷器等有形之物,想让外国友人们有兴趣了解中国的文化,仅仅靠热闹的展会远远不够,还需要细水长流的努力。
从2018年开始,在古巴、泰国、南非和白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书店中,立起了“中国书架”。这项由中图公司实施的重要图书推广项目,通过在全球各国的著名书店集中展销反映当代中国时政、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图书,来及时满足当地读者直接、客观、全面了解中国的需求。
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书架”?林丽颖的回答是,要进入海外主流渠道。通过在海外主流书店以集中展示的方式打造中国图书的整体形象,使中国图书真正进入海外主流渠道进行持续销售,同时配合相关宣传推广和交流活动,促进中国图书和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
在采访的过程中,“主流渠道”是林丽颖提到的高频词,也是她向记者归纳的中图公司推动版权走出去的初心所在。然而,回顾攻克重重难关之路,早早准备好了接受采访时的回答要点、谈话时目光坚定的林丽颖眼圈有些泛红。她向记者介绍,不少与国外的合作要耗时几年才能完成。就拿与亚马逊的合作来说,与其平台对接,需要中图公司耐心地把图书的信息一点点转换、上传,并有专人负责与其对接。2017年8月,在国际出版界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出版商周刊》推出了介绍中国当代6位著名作家的专版,在国际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鲜有人知的是,为了呈现好这6位作家的简介,中图公司可谓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其内容和语言表述。最终,当英文稿呈现给《出版商周刊》的编辑时,他们非常惊讶,因为其英文表达的流畅地道程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在版权走出去的过程中,语言是重要一关,这时候,便显示出翻译的重要性。在中图公司国际出版业务部赵大新送给记者的《我的中国故事》一书中,讲述了15位汉学家在中国生活、传播中国文化的故事。正是因为有这群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才有了更适合当地表达方式的翻译作品,中国文化中的精髓才能更好地被接受。
作者:隋明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