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主动作为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主力军,作为联通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桥梁、纽带之一,出版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着什么样的使命?又该如何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以书为桥互融互通
民心相通是决定“一带一路”建设能否稳定持久开展的社会根基、民众基础。而图书在促进民心相通、深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提升沿线国家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以及帮助国内读者了解沿线国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12月,“丝路书香工程”作为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项目,获得中宣部批准立项,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实施。这项工程旨在加快推动中国精品图书、汉语教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发行,搭建我国对沿线国家的图书版权贸易平台、出版信息资讯平台,形成与沿线国家新闻出版资源互联互通、内容共同发掘、渠道共享共用的发展格局。由此可见,中央高度重视出版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对于出版业来说,主动作为,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加强合作推动输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版权输出业已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输出对象由原先以美、英、法、德、日、韩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扩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自2014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贸易量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幅20%,占中国版权贸易总量的比重由2014年的5%提高到2016年的15%。刚刚闭幕的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一带一路”沿线参展国家达到了28个,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262项。可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机构合作,已成为国内出版业版权贸易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做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输出,出版社需要拓展国际视野,加强与输出国家出版机构、翻译机构、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效机制,拓宽合作渠道,实现出版资源互联互通。出版社甚至可以约请输出国家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为作者,通过他们的独特视角来描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一带一路”。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外国人眼中的陕西”系列图书第一辑:《长安向西,罗马向东》《我们彼此还不太懂》《丝路好时光——哈萨克斯坦女博士的中国情缘》等3部图书的作者就是分别来自英国的爱德华·伯曼、日本的岛津训一、哈萨克斯坦的索菲娅·乌舒罗娃。他们用母语写下数十万字,以中、英、日、俄四国文字出版,以外国人的视角向世人介绍丝路文化之博大,讲述当代中国人的工作、生活与情感。此系列图书一经出版,反响良好,受到了外宣部门的高度肯定。
为贴近国外读者的文化、阅读需求,出版社还可直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编辑部或翻译部,与当地汉学机构、研究机构合作,出版翻译优秀图书。同时,出版社可借助自身优势,与沿线国家开展各类交流合作,尤其是专业类出版社。如,美术类出版社可与沿线国家的艺术机构合作,将国内优秀的艺术品拿到国外展览、拍卖;科技类出版社可将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在沿线国家进行集中宣传展示;医学类出版社可联合中医药企业,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中医药合作示范基地,推广中医药最新研究成果。
细化选题打造精品
除了做好版权输出外,策划出版一批高质量的“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物也是出版业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大部分“一带一路”出版物大而全,细分类选题却明显不够。比如,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风土人情、投资政策的出版物虽然不少,但是专门介绍沿线国家服饰文化、艺术品需求、基础设施情况的出版物却较少,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实用性。
从专注于宏观选题转向宏观选题、微观选题并重,应该是以后出版社策划“一带一路”选题的趋势之一。除了继续挖掘大而全的选题外,打造细又精的出版物也应该是一个重点。这类出版物的突出特点是:受众更精确、实用性更高、可读性更强,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生动有趣的阅读体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实用的服务。就拿上面提到的服饰来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纺织产业也加快了在沿线国家的布局,特别是福建、广东、浙江等服装出口大省积极主动融入丝路纺织服装经济带。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服装企业、投资企业迫切想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规模、流行美学、服饰文化、消费偏好、劳动力成本、税收政策等。出版社可以策划诸如沿线国家服饰文化、审美特征、劳动力情况、生产成本的选题,专门服务于有出口需求的服装企业、有投资需求的投资企业、有研究意向的研究机构或高校。
今年3月,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福建经济新常态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研究》;4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广东绿色货运可持续发展研究》。两本书的共同之处,就是全面解析了“一带一路”建设给区域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应对策略。这也为出版社策划“一带一路”选题提供了参考借鉴。相关出版社可以积极组织力量,为上海、浙江、新疆、宁夏、甘肃、重庆、广西、辽宁等“一带一路”沿线18个重点省份出版分析区域经济、重点行业与“一带一路”关系的精品图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做好推广扩大影响
“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升温,使得“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物成为国内出版业的一个热点。据统计,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出版的以“一带一路”为书名的专题图书共453种。这个热度,图书市场同样有所反应,在当当网、亚马逊输入“一带一路”时,分别检索出相关出版物1344种和1025种。其中,《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在当当收获了66137条评论,名列当当历史榜第三。可见,“一带一路”出版物还是很有市场的。做好此类出版物的营销推广,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抓住时间节点。今年的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在厦门举行,“一带一路”再次引起强烈关注。在这些重要时间节点,相关出版社加大“一带一路”出版物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邀请作者开讲“一带一路”等,引起阅读话题;各地新华书店也临时设立专柜专架,集中展示“一带一路”出版物,营造阅读和购书氛围。
利用书展平台。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书展不下几十个,各类图书馆、实体书店都集中前往订货。对于一些大部头的“一带一路”出版物来说,书展是很好的展示平台、销售平台,往往能够取得出人意料的好效果。如,在陕西丝路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三秦出版社的“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产研究”丛书(共10册)就被多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采购。此外,出版社还可与图书电商在线上举办“一带一路”专题图书展。
搞好社群营销。有些“一带一路”出版物属于较为专业的图书,读者高端、理性、小众、需求特殊。这时,细分市场、精确定位读者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的论坛、QQ群,到如今的微博、微信群、贴吧等,都是此类图书营销推广的重要阵地。出版社可与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论坛、贴吧、公众号合作,通过定期发送相关内容,组织读书会等,扩大图书的影响力;开设微群,邀请专家在群里讲课,为群友解疑答惑。这些微群既起到了新书发布的作用,也是图书的增值服务。
以新的作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出版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把牢正确方向,吃透政策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及时总结经验,注重深化拓展,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作者系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
作者:范新坤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17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