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水富:“六个坚持”走出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近年来,昭通水富市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水富实践”,坚定不移推进昭通市委“认真梳理总结经验做法,持续加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工作要求,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三篇文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做到“六个坚持”,探索出一条市域社会治理的水富路径。
坚持系统化推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成立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市委平安水富(市域社会治理)领导小组,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一线当“施工队长”。党建铸魂,干部当先锋,党员做模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推进前端防范、源头治理,将矛盾风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坚持下沉一线接访、包案下访,坚持一线办公推进信访问题化解。
坚持“人往基层走、事在基层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组织模式,实现全域覆盖零死角。开展“红旗村”“进步村”评选,充分调动村(社区)干部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组建政法干部、律师参与的法治专班和群众工作组,用心用情面对面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政策解读,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法治支撑。
坚持精细化服务,构建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管理体系
全面推进法治水富建设,全面实施省级法治政府创建,深化镇(街道)综合管理权、管理体制改革,厘清权责边界。完成“一颗印章管审批”试点改革,形成“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化服务,“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一个窗口出件”审批模式,实现企业开办“审批全程不见面”,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率”达99%以上。水富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市场主体满意度均居全市前列,获全省首批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先进典型,市委书记施华松荣获“全省10名优秀县委书记”。
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监督,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推行行政执法结果满意度民意测评监督报告制度,邀请执法对象对执法活动做出客观评价,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规范各部门执法行为,大力推进文明、规范、柔性执法,避免逐利执法,坚持公平正义,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执法满意率。
坚持规范化运行,构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协商体系
用德扬正气、聚人心,德治为先,自治为基,群众参与,引导群众通过村(居)民会议、代表会议、议事会、理事会等,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水平。推行村(社区)工作准入制,规范职能部门在村(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清理加挂标牌58块,减少证明事项31项,推动村(社区)赋权扩能减负全面落地。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位,成立117个由党员、离退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组成的乡村治理委员会,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乡村治理,推行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的基层德治及亲情、家庭治理。
通过“党支部+红色物业”模式,成立小区红色志愿者队伍,推动100余名党员网格长、2800余名党员下沉98个社区“微网格”,选设楼栋长637名,动员2000余名志愿者担任物业服务义务监督员和信息员,为384名社区党员设岗定责,帮助社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文明行为引导、社情民意收集。聘请30名人大代表作为法治监督员,20名政协委员作为政法监督员,了解收集法治建设方面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定期不定期组织座谈交流,听取他们关于政法工作及平安法治建设的意见建议,全面引导提升群众民主参与社会治理大格局的形成。
坚持网格化管理,构建一网统办、多方参与的共治体系
城市社区按照200至300户、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划定网格678个,配齐配强网格力量,形成“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群众”的网格管理模式,193名政法干警挂村包网格,全员下沉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共为群众办实事252件,常态化开展民情走访、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法律宣传等,做到“一网统办”,问题在网格解决。
在网格内累计开展家庭安全风险评估170场次,累计滚动排查出风险家庭,分级评定出高、中、低风险家庭,实行红黄绿分级分类包保管控闭环管理,强化留守儿童等重点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强化企业、校园等专属网格管理,抓实校区及周边安全工作,压实“护学岗”“一校一警”、法治副校长、法治班主任职责,整合法治宣传进校园,排查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全部按时完成整改,校园周边安全防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坚持数字化赋能,构建数据共享、智能感知的智慧体系
建成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35个,并实体化运行。开展“小小探头连万家,乡村振兴平安行”活动,共安装探头3.6万余个,充分发挥探头联防联控信息员、重点场所巡查员、重点人群监管员的作用,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全覆盖。
持续强化“智慧城市大脑”,整合城市监控视频250余路,接入天网探头577个,安装高清视频、鹰眼摄像头180个,形成“数据信息采集、上报、研判、落实、反馈”闭环管理,实现监测预警“一张图”、视频连线“一张屏”、指挥协同“一体化”、应急联动“一键通”、问题解决“一杆子”,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法治化宣教,构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保障体系
健全信访、调解、司法、综治、维稳“五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紧盯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妥善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去年以来,累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453件、调解3384件,成功率98%。全面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工程,严格落实群众需求,实用、针对性普法,建立“自下而上的需求清单和自上而下的任务清单”,坚持每月一任务清单,每案一辖区必普法的责任清单,推进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强化法治宣传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开通“水富法治直通车”,为3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民生法治服务。常态化进企业开展“大调研、大走访、讲法治、解难题”活动,面对面认真倾听征求企业人士对政法工作的意见建议。
强化群众法治服务,举办“法治夜校”,进一步增强群众防骗意识和法治思维。强化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建成邵女坪社区“十年禁渔”法治宣传长廊,打造北大门、金沙湖、高滩法治主题公园,多层次、全方位、全领域提高群众的法治思维,助推社会治理运行法治化。